“不管是大银行,小银行,不管走到哪,大家都觉得很难做,我预计这种状况会持续一段时间。”9月16日,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《银行家》杂志主办的“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”上表示,自今年四月开始,人民币承受明显的贬值压力,社会融资出现紧张,外贸出口压力显现,股票市场长期持续低迷,金融风险上升,银行经营普遍困难。这是一个宏观大势,现在面对的形势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严峻。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,中国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,经济金融处于健康状态,有底气,能够从容应对。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,却缺乏这样的准备。银行业面对持续的压力,需要“转型创新,重新出发”。
中国银行业出了什么问题呢?虽然2018年中报显示,2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2家净利润增速回升,仅有4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,2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与年初持平,2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下降,但银行业的隐忧早已深埋。
“在去杠杆背景下,P2P、股票市场、外汇市场等都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。201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用紧缩,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显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,当前银行业最信任三个领域房地产业、与政府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个人领域,当这三个领域不是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,中国银行业在寻找转型,包括科技、消费金融,但占比仍然不高,旧的动能在萎缩,新的动能开始活跃,但还不能完全替换。
高度被依赖
“中国的银行资产比例和金融抑制指数均居世界高位,说明中国的金融体系不仅高度依赖银行体系,而且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也很多。”9月15日,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(CF40)主办、浙商银行独家支持的《2018·径山报告》认为,如果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要素驱动,那么现在就需要转向创新驱动。过去成功地支持了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金融体系,今天就迫切地需要转型。
中国目前的这个金融体系框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确立,至今已超过20年。中国经济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今年5月29日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,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实力得到显著提高。例如,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超过250万亿元人民币,居全球第一;中国股市总市值达到全球第二,债券市场市值全球第三。
《2018·径山报告》认为,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具有比较明显的银行导向和政府干预的色彩。第一,在金融资产的构成中,资本市场的占比相对较低。第二,近年来债券市场有较大的发展,但债券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银行间市场,仍然具有较强的间接融资的特性。第三,虽然商业银行的数量十分庞大,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,但绝大部分银行中的国家持股甚至控股影响了市场竞争的形式。第四,政府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干预几乎无所不在。
金融资产构成:中国与国际比较
2016年(%)资料来源:根据IMF数据测算。
“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确实存在不少问题,无法适应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,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”《2018·径山报告》指出:
一是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新需求。储蓄率下降而消费率上升,这会增强家庭对资产性收入的追求。产业“服务业化”和制造业升级同时发生,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。而金融体系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。
二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不清楚。“财政风险金融化”的现象很普遍,进而迫使政府为金融机构兜底。政府经常干预甚至取代市场,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进行风险定价并合理配置资金。政府不尊重金融规律、好心办坏事的情形也不少。
三是金融监管没能管住风险。过去金融稳定主要靠政府兜底,长期看造成了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,因此难以为继。现行的监管框架强调机构监管、分业监管,监管空白与重复监管的问题都很突出,一些监管政策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协调,造成了许多金融风险。
经济结构已变化
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,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,这个新使命,要求我们建设更加高效的金融,积极顺应国际发展的潮流,实行效力提升,这个新使命要求我们建设更加协调的金融,优化区域布局,完善行业结构,推进增量与忖量,境内与境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统筹安排。”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在2018年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上称。
自上世纪90年代起,今日新闻,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。第三产业从不足45%上升至55%,而第二产业从超过45%,下降至40%上下。
我国经济结构变化
资料来源:兴业研究
如没特殊注明,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