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为国仗剑,锻造“空中雄鹰”
在空军航空兵某旅,郝井文是出了名的“总给自己加压”。上面布置的急难险重任务,他不仅照单全收,还告诉飞行员,给任务就是给机会,就是磨砺战斗力。有人劝他把训练课目难度降低一些,安全很重要。他急了说:“我不是为了当什么官,我是按打仗标准来的。”
“我的团队,年轻人进来的时候是‘雏鹰’,经过摔打后必须是‘雄鹰’。”郝井文说。按照惯例,重要赛事往往选派经验丰富的尖子飞行员去,但他喜欢把这样的机会派给年轻人。
2018年,作为一名飞行队伍的“新兵”,不满29岁的汤书杳成为空军最年轻的“金飞镖”获得者。其实,比武之前,汤书杳腰部长了脓包,几个月后的“金飞镖”之战,启用汤书杳似乎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。
但郝井文还是点了他的“将”。一有机会,他就与汤书杳一同登上战机,坐在后舱帮助他快速提高战术水平。训练中,他模拟复杂环境,让汤书杳接受各种考验,有时应对不力,他会当场发飙。
但私下,他一遍遍告诉其他人,飞行员成长为战斗员需要历练,年轻人犯点错就全盘否定,那创造力、想象力、闯劲儿怎么发挥?“为了培养雄鹰,我甘愿承担风险。”郝井文说。
在空军航空兵某旅,郝井文带领团队6次夺得空军实战化军事训练比武竞赛团体第一。即便得了第一,这支部队也不会庆功,只有反思会。
有一次,飞行员孙腾和郝井文前后舱搭配飞空战课目。在与对手4个回合的激烈交战中,孙腾始终占据主动,赢得空战胜利。
“态势这么好,居然出现两次占位不及时。”返场着陆,孙腾原以为打得不错,没想到旅长还没跨出座舱,就已经开始复盘。
旅里的反思会上常常“硝烟弥漫”。飞行员一帧一帧看视频,对地面、空中所有情况进行复盘。这一架次好在哪儿、差在哪儿,分析完就好像重新飞了一个架次。大家慢慢理解,旅长训练的不是求生欲,而是求胜欲。
在该旅飞行员宿舍楼,大屏幕随时滚动每次训练的情况。走廊的一块白板留给战友互相提问,多年来,上面的问答从未间断。就连地板上也贴着作战图、地形图,便于飞行员随时熟悉战情。
“打仗的团队靠本事吃饭,不是谁当官谁就说了算,有本事的人才有地位、有话语权。”郝井文常说,备战打仗不能论资排辈唯职务论,谁有能力给谁机会。
飞行员王磊曾在国际军事比赛中发射实弹全部精确命中目标,创下赛会纪录,是全旅公认的突击能手。虽然他的职务只是飞行大队副大队长,但他在常规武器使用方面,说话甚至比旅领导还有分量。
2017年,该旅备战国际军事比武竞赛,游泳项目是难啃的“硬骨头”之一。但所有参赛飞行员抱着必胜的勇气和决心,白天飞行,晚上苦练游泳,遇到不飞行,整天在游泳池里比拼,有的飞行员腹部被水拍得青一块紫一块。
参赛飞行员对胜利极度渴望的精神,感动了全旅官兵。郝井文的眼眶湿润了:“这才是王牌部队飞行员应有的样子!”
郝井文要求飞行员必须有“虎性”“狼性”“霸气”“杀气”。“在我们旅,从来不去比享受、比穿戴、比谁家的车好。”郝井文说,“只比谁的战斗力强,谁为这个团队赢得荣誉!”在他看来,开过什么豪车,没人记得住。但作过贡献的人,历史都会记得。
在这种氛围熏陶下,该旅一有任务,就主动请缨、毛遂自荐的官兵比比皆是。去年,该旅转场至沿海一线某机场,执行海上方向的一项重要任务。由于任务编组安排,飞行员蒋忠超两次都是任务备份。他心急如焚地找到旅领导说:“为啥不让我上,我是哪里没做好吗?我想上!”
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中,“雏鹰”体会到了成长为“雄鹰”的快乐。一次任务中,郝井文带着一名新飞行员进行海上飞行训练,年轻的飞行员告诉他,自己很喜欢这种驾机驰骋在蓝天大海间的训练生活。
严格的实战化训练也让更多“雏鹰”出巢展翅,归巢之时已成“雄鹰”。2017年年底,该旅实弹打靶,所有年轻飞行员全部打精确制导武器,全部在边界条件下打,全部精准命中目标,充分展示了中国空军年轻飞行员矢志打赢的实力与风采。(记者 李玥)
如没特殊注明,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